鍋爐停用后應如何進行防腐
鍋爐停用腐蝕是什么?
鍋爐在冷備用、熱備用或檢修期間所發(fā)生的腐蝕損壞稱為停用腐蝕。鍋爐產生停用腐蝕,主要是因為停爐期間金屬內表面沒有完全干燥以及大氣中的氧氣不斷漏入造成的。雖然停爐期間鍋爐受熱面的內部和外部同時發(fā)生腐蝕,但內部腐蝕比外部腐蝕要嚴重,所以停用腐蝕主要指受熱面的內部腐蝕。
停用腐蝕的產生原因
停爐以后,隨著壓力、溫度的降低,鍋爐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鍋爐內部會出現真空,外部空氣漏入爐內,氧氣在有水分和水蒸氣的情況下,很容易對金屬產生腐蝕。由于鍋爐結構上的原因,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措施,停用腐蝕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采用立式過熱器,是無法把過熱器內的存水排盡的。當金屬受熱面內部結有水溶性鹽垢,它吸收水分時會形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使停用腐蝕加劇,并會形成潰瘍內腐蝕。這種情況在過熱器入口處是經常存在的。因為分離后的飽和蒸汽在進入過熱器時總是帶有少量爐水,飽和蒸汽進入過熱器后吸收熱量,爐水蒸發(fā)變成蒸汽,而爐水中含的鹽分沉積在過熱器入口管內壁上。
停用腐蝕的防止、減輕方法
為了防止或者減輕停用腐蝕,應采用停爐保護措施。停爐保護的方法很多,主要分兩類:濕法保護和干法保護。濕法保護常用于停用時間較短的情況,例如一個月以內。濕法保護常用的方法是將鍋爐內充滿除過氧的水,或含堿的水溶液,保持0.3~0.5Mpa的壓力,以防止空氣漏入。
如果停爐時間較長,或天氣較冷,為防止凍壞設備,應采用干法保護。方法是停爐后,水溫降到70~80℃時,將爐水全部放掉,利用鍋爐的余熱將受熱面內的水全部蒸發(fā)干,并用壓縮空氣將爐內沒有烘干的水汽全部吹掉,然后在汽包內放置盛放無水氯化鈣的容器。按每立方米水容積0.5~1.0L的比例放入氯化鈣(如用生石灰可按2kg/m3計算),然后將人孔封閉,定期檢查,發(fā)現干燥劑成粉狀時要更換。
也可充氨氣或者充氮氣進行保護,其準備工作與用干燥劑一樣。因為氨氣比空氣輕,所以充氨保護時,應從上部進氨氣,從下部排空氣。氮氣比空氣略輕,也可以從上部進氮氣,從下部排空氣。為防止空氣漏入,應保持0.3~0.5Mpa的壓力,壓力降低時應及時補充氨氣或者氮氣。